市场动态周刊第201925期
① 2025年全球安防市场将达2924亿美元
据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指出,到2025年全球物理安全市场(以下简称“安防”)规模预计将达到29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4%,各行业用户对于安防产品设备与服务的支出的增加,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全球主要地区的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将对安全产生新的需求,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② idc:2023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
在最新发布的《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中,idc预测,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中国市场的三大重点投资领域依次为弹性能源管理与基础设施、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能交通。在预测期间内(2018-2023年),三者支出总额将持续超出整体智慧城市投资的一半。
③ 普华永道全球ai研究报告发布
近日,普华永道全球ai研究报告发布。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可能会使2030年全球gdp高达14%,使其成为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体中最大的商业机会。人工智能的最大收益可能来自中国和北美,总计10.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影响的近70%。
④ 南宁市下达2019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南宁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发展局近日联合下达了南宁市2019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本次计划下达投资9000万元,共安排54个项目,将进一步助力数字南宁和信息惠民建设。据介绍,今,南宁市将重点推进南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马山县乔老河片区智慧化、电子政务云平台(二期)、智慧停车、智慧校园示范校、儿童康复中心信息化等一批项目建设。
⑤ 北京市首个“会看人”的智能人行过街系统亮相
来自北京通州区城市管理委的消息显示,日前,北京市首个“会看人”的智能人行过街系统亮相玉带河大街北小园路口。据介绍,此次试点的这套智能人行过街系统又叫“行人过街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它利用行人检测相机的视频识别技术,检测等待区行人数量,并实时传输数据至交通信号控制机,交通信号控制机内置算法在考虑机动车必要通行时间和行人心理忍受能力基础上,寻求机动车和行人双方最大效益,从而缓解行人闯红灯、绿灯空放等问题。
⑥ 青海启用黑烟车监测系统 抓拍黑烟车超1700辆
来自西宁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中心的消息显示,青海省首批黑烟车智能监测抓拍系统正式启用。据介绍,冒黑烟车抓拍系统实现了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作由人工到全自动的转变,能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地对道路中行驶的机动车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测,自动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冒黑烟的车辆,对冒黑烟车视为“异常情况”,自动判别、自动筛选、自动报警、自动传输,从而强化对冒黑烟车辆的治理。同时,黑烟车识别系统通过自动识别,系统保存了一次黑烟排放的视频、图片和文本信息,供人工审核。
⑦ 深圳市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一期)上线试运行
近日,深圳市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一期)上线试运行暨市停车大数据产业基础信息共建合作联合声明签署仪式在大中华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大讲堂举行。据介绍,本次上线试运行的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一期)汇聚了路内停车路段、封闭式停车场、立体停车库等各种类型停车资源的信息,不仅能够为政府对存量停车资源的调配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还能够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等工具,向市民提供车位查询、智能推荐、一键导航、泊位预警、跳转支付等基础性、公益性的停车服务。
⑧ 伦敦警察联合会主席点赞中国人脸识别技术:伦敦恐袭时用上就好了
英国伦敦警察联合会主席肯·马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人脸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用在抓捕罪犯方面“对极了”,在人脸识别罪犯方面,英国应该好好学习中国的经验。虽然一直有英国政客拿“隐私”和“自由”来质疑人脸识别技术,马什批驳了这些说法,认为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来抓捕罪犯“好极了”。他还呼吁伦敦应该部署这项技术,24小时运转。
⑨ 韩国开发路况预测ai技术
据韩媒《zdnet korea》报道,由高成安(音译)所带领的unist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部的研发团队表示,利用ai掌握交通堵塞的原因后,就能预测周遭的未来路况,并以此开发出能视觉化的系统。 该系统与美国普渡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同开发,目前实际应用在韩国蔚山交通广播中,未来将慢慢普及到光州、大田、釜山及仁川等地。该系统能利用概率统计技术进行深度学习,并针对不同路段区间进行15分钟后的路况预估,目前预测结果平均仅有4km/h左右的误差。特别的是,该系统可以同时学习特定路段过去的平均移动速度、主要道路、周边道路,以及车辆高峰时段等讯息。新系统主要有两种模块,一种是分析、预测交通状况的模块,另一个则是将预测结果视觉化的模块。高成安表示,该系统不仅能分析数据、预测路况,也能将路况视觉化,让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使用。
⑩ 2019年下半年,视频监控有什么可以期待的
如果问起2019年下半年视频监控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值得我们期待,不少人便会提到人工智能或者机器学习,或者也会提出更多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原先的系统优惠大厅的解决方案进行更多价值的补充。在国外,也有不少行业专家对于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人工智能进一步与视频结合
人类所接受的外部信息有接近8成来自视觉,而视频监控是机器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相当于人们的眼睛,机器如果需要进步,离不开视频技术的支撑。在国内,人工智能 视频的应用已经不断落地,甚至已经不落后于国外,国内不少厂商也开始意识到应用场景非常细碎和丰富,为了更好服务于用户,开始成立各种生态圈,不管是以平台驱动,还是应用驱动的模式,都在加速人工智能与视频的融合。
2、人工智能仍不能改变行业游戏规则 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便有60多年的历史,以复旦大学教授薛向阳的观点称,视觉识别应用的成熟度如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其他应用上仍然有待继续探索,每种识别的算法模型的个性化,与具体应用场景的密切性,都限制了其快速普及的可能。换句话而言,算法模型以及场景难以复制,数据量标注收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从数据上看,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智能安防发展才刚起步ai技术占比不足1%,人工智能 安防才刚刚开始。
3、摄像机形态迎来新的改变 近年来,对来重新定义摄像机而言,主要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理念。如华为与新华三的软件定义摄像机、宇视的场景定义摄像机、海康与大华的ai摄像机等等。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摄像机的形态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用户关注的除了在智能功能比拼上,在基础性能上依然是有考衡,从短期来看,摄像机目前还没看到替代的产品或者技术,因此围绕着摄像机的功能、形态、性能上的角逐仍然会继续。
4、优惠大厅的解决方案的完整性与附加价值 围绕系统优惠大厅的解决方案的完整性与可拓展性,相信没有比国内厂商更有话语权的了,而在这点上明显国外厂商也在加速赶上。无论是海康威视的ai cloud还是大华的城市之心hoc,可以看出从产品提供商转向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优惠大厅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方向,也是进一步诠释完整性及附加价值的表现。